
腋生聚伞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宽卵形,长2毫米,宽1.6-1.8毫米;花瓣匙形,短于萼片,长1.5-1.6毫米,宽1毫米;雄蕊与花瓣等长或略长于花瓣;花盘圆形,边缘5或10齿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3深裂。核果杯状,被黄褐色或棕褐色绒毛,周围具木栓质3浅裂的窄翅,直径1-1.7厘米,长7-8毫米;果梗被棕褐色绒毛;种子紫红色或红褐色,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灌木,高达6米;小枝褐色或深褐色,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叶互生,纸质,宽卵少队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顶端钝或圆形。腋生聚伞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宽卵形,长2毫米,宽1.6-1.8毫米;果梗被棕褐色绒毛;种子紫红色或红褐色,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常规大田育苗方法作床育苗。于2-3月播种。用果实播种每亩播100-130千克,用种子播种每亩播4-5千克。1年生苗高30-50厘米,地径0.2-0.5厘米,出苗量每亩约12万-15万株。1年生苗可出圃栽植。
灌木,高达6米;小枝褐色或深褐色,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叶互生,纸质,宽卵少队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3-5.5(7)厘米,宽2.2-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边缘具钝细锯齿或细锯齿,稀上部近全缘,上面沿脉被棕褐色短柔毛,幼叶下面密生棕褐色细柔毛,后渐脱落仅沿脉被短柔毛或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5-9毫米,被毛,基部有2个紫红色斜向直立的针刺,长0.4-1.7厘米。

种子处理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越南;在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或栽培。 [1]

播种方法
灌木,高达6米;小枝褐色或深褐色,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叶互生,纸质,宽卵少队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3-5.5(7)厘米,宽2.2-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边缘具钝细锯齿或细锯齿,稀上部近全缘,上面沿脉被棕褐色短柔毛,幼叶下面密生棕褐色细柔毛,后渐脱落仅沿脉被短柔毛或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5-9毫米,被毛,基部有2个紫红色斜向直立的针刺,长0.4-1.7厘米。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越南;在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或栽培。 [1]
初春在马甲子苗春芽萌动前起苗栽植,在种绿篱带的位置开挖50厘米宽、50厘米深的种植沟,适当施于有机肥,回填土后种植,种成2行,“品"字形栽植,株行距以20-25厘米为宜。栽植后3年左右即可长成高2米左右、宽80厘米左右的绿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