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处理单元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部分,为用户提供群组会议、多组会议的连接服务。目前主流厂商的MCU一般可以提供单机多达64个用户的接入服务,并且可以进行级联,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MCU的使用和管理不应该太复杂,要使客户方技术部甚至行政部的一般员工能够操作。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End Point)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是提供给用户的会议室使用的,设备自带摄像头和键盘,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者投影仪显示,用户可以根据会场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设备。一般会议室设备带视频跟踪专用摄像头,可以通过方式前后左右转动从而覆盖参加会议的任何人和物。
会议系统的主要技术除基本的传声器拾音、混音与桌面型扩声技术外,还包括音频传输技术、数字控制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高保真可靠性技术以及相应的控制管理软件等。
早期的会议系统采用模拟方式进行音频传输,控制技术相对简单,虽然也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会议系统使用功能要求,但由于其音频传输使用的是模拟方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长距离传输(超过50m)时,信噪比、通道分离度和频率响应特性等会受此影响而变坏,音质继而变差。
2)大型会议系统中因接地问题产生的干扰较大(例如:照明设备、工业电器设备、通信设备和广播电视等)。
3)用多通道同声传译系统时,每种语言需要一对独立的传输线路,多语种传输时的传输线路复杂,连接点故障多,影响可靠性。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会议系统音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议系统也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全数字会议系统应运而生。全数字会议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技术,它采用“模/数"转化技术,直接将拾取到的发言人的语音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编码后在线缆上进行传输,并根据传输线缆的带宽条件采用相应的复用技术以实现在一根线缆上同时传输多路音频信号。
全数字会议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早期会议系统存在的接地干扰、设备噪声、通道串音、长距离传输等问题,声音保真度,接近CD音质。同时一对双绞线或双同轴电缆可传输多路的原声和译音信号,避免采用复杂的多芯电缆,既节省费用,又方便施工布线,还可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此外,作为全数字化平台,全数字会议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许多增值应用功能,如独立麦克风输出,可以对每个发言人的声音独立录音,或单独进行修饰;内部通信功能(为、与会代表、翻译员和操作员之间提供双向通话功能);短消息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给所有或某个会议单元发送短消息)等。全数字会议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管理软件功能也非常强大,包含会场设计、话筒管理、表决管理、会议签到、身份识别、人员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
近年来出现了无线会议讨论系统、无线表决系统等无线会议系统产品。系统无线化可以给工程技术人员的设备安装以及使用人员的使用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例如,由于没有设备连线,某些系统设备就可以不再进行固定安装,因此,使用人员可以根据会议规模,方便地调整系统配置等)。无线会议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可靠性和保密性相对较低。此外.目前无线会议系统还需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加以改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会议系统的网络化是今后会议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知道网络能迅速地将各种信息进行快速传输。在会议系统中,网络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可以实现工程技术人员对会议系统的远程集中控制,远程检测、诊断、维护。
2)对具有多个会议厅堂的大型会议中心,可以实现信息和设备共享.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建设投资。
3)可使会议系统与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通过网络观看整个会议过程,甚至参与会议。
目前市场上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分为: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及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视频会议是基于高级会议高级会议PC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主要依靠CPU处理视、音频编解码工作,其的特点是廉价,且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方便。但软件视频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视频质量普遍无法超越硬件视频系统,它当前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个人和企业,、大型企业也逐渐开始慢慢接受,并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会议当中。硬件视频会议是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依靠DSP+嵌入式软件实现视音频处理、网络通信和各项会议功能。其的特点是性能高、可靠性好,大部分中视讯应用中都采用了硬件视频方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正逐渐被软件所占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