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1日 10:26:38 来源:北京远岚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0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20年7月, 办公厅印发《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对征迁区域的地貌、房屋等基本信息掌握得越精准,越有利于政府部门的方案规划,风险评估和成本控制。 下面我们看看安徽省合肥市某开发项目分享的影像RTK应用案例。 项目背景 安徽省某地产城融合示范区片区开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市政工程部分包含新建18条道路和示范区污水泵站配套管网工程,形成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组成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系统。施工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综合管线交通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项目涉及施工开发区域的原有房屋做征迁,前期需要对征迁区域做摸底数据采集,以便清晰完整的呈现征迁区域三维实景,帮助施工方留存征迁前地貌信息,以及便于向业主展示汇报。 痛点分析 面对房屋征迁摸底工作,传统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外业入户调查测量房屋及附属物边长,内业测算拆迁量;二是通过使用全站仪设站进行碎部点观测,再将碎部点进行绘图、调绘,最终得到拆迁量。两种方式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作业周期长。 为了提高摸底效率,无人机航测技术被应用到征迁摸底中,尽管通过生产实景三维模型能快速完成房屋拆迁摸底工作答,但其因拍摄角度问题,无法获取清晰的屋檐下房屋纹理,使得后期门牌号识别存在一定难度。 实施方案 中海达影像RTK作为一款将GNSS RTK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的影像RTK,以平视的角度、贴近房屋进行拍照,拍摄角度、位置和无人机视角天然互补,有效补充房屋局部细节、纹理,从而有效解决屋檐下房屋纹理获取难题。在经过多轮测试后,最终选择了用中海达影像RTK采集数据的方案。 ►►► 作业流程 1.设备初始化 步,中海达影像RTK主机和iHand55手簿安装在对中杆上; 第二步,Hi-Survey手簿软件使用WiFi通信连接主机,并设置移动站连接中国移动CORS差分服务,使设备达到固定解状态; ▲设备初始化操作界面 第三步,手簿软件新建测量项目并设置坐标系统参数(投影参数设置)。 影像数据采集操作界面 数据采集作业现场 2.影像数据采集 手簿软件测量主界面点击影像测量模块图标,进入拍照界面;调整主机镜头角度对准待测区域进行拍照(主要拍摄无人机视角无法拍摄以及对精细化程度较高的重点区域),注意照片之间需要一定的重叠度且拍照位置尽量保持一定间隔距离,拍照点的轨迹相对于测量区域成扇形,在完成一条弧线拍摄后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一步拍摄两张照片,以达到较好的精度。 ▲影像RTK作业路径 3.数据导出 影像数据(包含照片和pos文件)在主机和手簿内存中均有存储。主机中的存储位置为static/photo/文件夹,使用主机标配的type-c数据线连接电脑和主机,将数据文件拷贝出来;手簿中的存储位置为ZHD/Project/ROAD/项目名media路径下,同样使用数据线拷贝出来。 4.后处理建模 打开软件新建项目,导入照片和对应的pos文件,设置项目坐标系,坐标系统和采集数据坐标系统保持一致。对影像RTK和无人机数据分别进行空三解算,随后合并空三结果进行三维重建。 ►►► 成果展示 ▲测区总览 ▲建模成果展示 通过把中海达影像RTK建模成果与无人机航测建模成果融合后,原本在屋檐、车库、棚底等无人机拍摄角度不佳的位置,有明显的扭曲、空洞和拉花,现在基于中海达影像RTK建模成果,这些位置的细节和纹理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房屋的三维模型更加完整,也突出了房屋局部特征。 ▼点击查看大图 ▲无人机航测建模成果(左图)与中海达影像RTK建模成果对比(右图) ▲无人机航测建模成果(左图)与中海达影像RTK建模成果对比(右图) 项目总结 由于无人机摄影相机拍摄角度的限制,无人机航测无法克服树荫或者屋檐下的遮挡拉花问题。在引入中海达影像RTK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一方面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中海达影像RTK可以用更灵活的角度和位置对房屋做补充摄影测量;另一方面基于多频点抗干扰技术和多步长自适应滤波技术,中海达影像RTK可以在遮挡严重情况下维持固定解状态,保障数据采集精度。 因此,在征迁摸底项目中,通过中海达影像RTK搭配无人机航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房屋征迁前地貌、房屋等摸底信息的数据采集,为房屋征迁决策规划提供有效的支持。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源于网络,仅作为分享,不代表本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