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广州雨水收集系统某项目规划可行性分析

2023年02月16日 12:43:45      来源:安徽省格致绿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8

分享:

      本文分析了广州某办公项目设计雨水回收系统的可行性,介绍了采用的处理工艺,并对占用机房及成本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项目设计雨水回用系统,将有利于项目满足绿色建筑评级要求,但所需机房占地面积大,初期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广州某办公项目,该项目拟申请绿色建筑等级,设计雨水回收系统将有利于项目的绿色建筑评价,但将加大项目难度并提高成本。因此,本文对该项目雨水回收的可行性及设计要求做了具体研究。

  1、概述
  项目位于广州某地块,占地面积大概在4000平方米,为写字楼。 雨水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缓解市政雨水管网压力,同时,考虑到项目园林设计可能会有景观用水需求。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的要求,可以回收利用雨水,作为景观用水水源[1]。本文根据广州市降雨情况、可回收雨水量以及成本等分析,提出方案的可行性。

  2、雨水回收量计算
  广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每年4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736.1mm,年降水天数为110天。广州市两年一遇的日降雨厚度为106.8mm,两年一遇的降雨历时1小时的降雨厚度为51mm。
  项目可考虑回收雨水的位置为办公楼屋面,汇水面积约2300 m2。按广州市空气质量,初期弃流量宜取2.0mm,每年弃流次数按80次估算。
  年降雨量 1736mm 广州市气象资料
  可利用汇水面积 2300m2 根据本项目各可搜集面进行估算
  雨量径流系数 0.8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雨水回收、利用损耗率 0.9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1) 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W=10 ψc hy F ( 4.1.1)
  式中 W――雨水设计径流总量(m3);
  ψc――雨量径流系数;
  hy――设计降雨厚度(mm);
  F――汇水面积(hm);

  2) 初期径流弃流量按下式计算:
  Wi =10 × δ × F ( 4.1.2)
  式中 Wi――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m3);
  δ――初期径流厚度;
  F――汇水面积(hm);
  按公式4.1.1和4.1.2计算:
  日可利用降雨总量 = 雨水设计径流量 - 初期径流弃流量 = (10×0.8×106.8×2300/10000 -10×2×2300/10000)×0.9=173m3/d;其中,降雨厚度以两年一遇的日降雨厚度106.8mm计,初期弃流量取2.0mm,其它参数详见表1。
  年可回收雨水总量 = 年雨水设计径流总量 - 年初期径流弃流量 = (10×0.8×1736×2300/10000 -10×2×80×2300/10000)×0.9=2544m3/y;其中,降雨厚度以两年一遇的日降雨厚度1736mm计,初期弃流量取2.0mm,弃流次数按80次估算。

  项目 参数 备注
  年均可利用降雨总量 2300m3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出
  日可利用降雨总量 173m3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出
  年可回收雨水总量 2544m3/y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出

  3、雨水回用处理工艺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收集系统、储存处理系统和回用水管网系统三个部分。

  3.1收集系统
  本项目采用重力流雨水系统,设置弃流设施。不同高度的雨水斗分别设置独立的收集系统,并设溢流设施。屋面雨水通过集水沟、雨水斗、雨水立管,最后排至雨水处理机房。

  3.2储存及处理系统
  由于屋面雨水经初期径流弃流后水质比较洁净,一般尽可能简化处理工艺,同时以便满足雨水利用的季节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1) 工艺流程
  雨水可生化性较差,因此推荐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等便于季节间断运行的技术。工艺流程见图1,包括初期径流弃流、蓄水池沉淀、过滤和消毒等环节。
  
  安全分流井用于连接雨水汇集管、雨水收集管和弃流管。雨水汇集管和弃流管标高相同,高于雨水收集管。降雨初期,弃流控制器关闭,初期雨水经弃流管直接排入雨水排水管网;当弃流控制器开启时,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进入复合过滤器,再进入调节沉淀池。当蓄水池达到高水位时,弃流控制器关闭,雨水通过弃流管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2) 各处理单元构筑物所需面积比较

  根据选定的工艺流程估算各个处理单元构筑物所需的建筑面积,估算结果如下:
  
  调节沉淀池 80m3 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要求,雨水回收利用规模的蓄水池宜按照汇水面积内两年一遇的降雨历时1小时的降雨量设计。广州市两年一遇的降雨历时1小时的降雨厚度为51mm,调节池按收集51mm取值。
  过滤罐 处理水量2.1m3/h 按日运行8小时估算需要2个滤罐清水池 4.2m3 .(按日用水量25%确定) 雨水经回收处理后,进入清水池,用于绿化、车库冲洗等总面积 约84m2 包括调节池、过滤装置、投药装置、加压泵、控制装置等

  3.3 回用水管网系统
  回用水管网系统包括供水泵、供水管网建设等。由于雨水回用于绿化和车库冲洗,将会增加一套管道系统和供水泵等设备。

  5、小 结
  通过以上分析,本项目收集雨水后,可减少地面径流,降低市政管网的负荷,实现节水;同时增加雨水系统可以满足广州市绿色建筑指南评级要求;但是雨水回用系统所需机房占地面积较大,增加一套处理系统,增加初投资,并且增加后期运行管理费用。


  从经济方面考虑,由于本项目屋面面积不大,绿化面积也偏小,雨水回用利用率不高,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投资成本大,经济效益低;但从绿色建筑评级方面考虑,可以采用雨水回用系统以达到绿色建筑评级要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