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车牌识别系统相关问题解答

2023年03月19日 15:10:15      来源:湖北畅盈通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2

分享:

图像对识别的影响?
答:只有在图像聚焦清晰的情况下,识别结果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当图像中的车牌大小为150X40点阵时,字符不易粘连,利于切分,且切分后的字符特征较明显,利于识别。
车速对图像的影响?
答:我国采用的PAL制视频标准规定为每秒25帧图像(每帧图像之间的间隔为40毫秒)。假若摄像机镜头的景深(图像清晰范围)为1.0米。对于90公里/小时(0.001 * 3600 / 0.04 = 90 )的车速,摄像机只能采集到1帧的清晰图片。为了得到更多的清晰图像,应设法增加景深,具体办法是加大镜头,减小CCD摄像机的尽寸。
车型对图像的影响?
答:不管是使用地感线圈还是红外触发,车型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大车与小车的触发位置即使在低速的情况下也可能超过0.5米,当超过1米时,捕捉的图像可能不是最清晰的。
触发方式为什么不适用于车辆缉查?
答:车辆缉查一般都不应限制运行中的车速,否则影响交通,隐蔽性也不好。从以上的分析看,对于72-90公里/小时的车速,摄像机只会有一幅清晰的图像,由于受任务切换时间的不触定性以及车型等影响,触发捕捉到的图像经常不是最清晰的,这势必严重影响车牌识别的准确性。
为什么不使用移动检测技术?
答:当图象中的变化达到一定量时,将控制系统完成图像的捕捉及识别,这种移动检测技术对行车速度有比较大的局限,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一般只适用于5-20公里的车速,否则漏检率很高;光线的阴影、抖动的树支、车载系统中发动机的抖动及运行时的抖动都会引起误检;即使正确检出车辆,其检测位置也不一定是车牌最清晰时的位置;车流太密时,漏检也很明显。实际应用时效果很不理想,没有实用价值。这种系统更无法在运行的内使用,因为图像总是在抖动,相当于总是有移动物体。有些系统可能针对这些现象做了一定的处理,但只能说是有所改进而已,无法回避事实。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