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基于模糊控制的粉体自动配料系统生产线

2023年08月15日 10:30:01      来源:广州市凯士称重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32

分享:

基于模糊控制的粉体自动配料系统生产线2020-03-06
在粉体生产过程控制配料系统中大量采用电子皮带秤来计量和控制物料下料量。由于物料成分及形状多种多样、粉体生产现场环境恶劣等原因,皮带秤具有非线性、惯性、滞后性和随机性等缺点,在实际控制应用中,很难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以语言规则模型为基础的模糊控制理论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采用工控机和牛顿7000系列模块对配料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在此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策略对各种配比成分进行控制,实践证明控制效果非常理想。对粉体生产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1物料计量和控制方法
确保粉体质量的关键是物料严格按配比配料,而各物料的配比量来自皮带秤的称料量,皮带秤的计量是否准确就成了影响粉体质量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计量方式为流量计算,即对称重传感器信号和皮带运行速度的乘积进行积分,这种方式计算工作量大、流量控制复杂、稳定性差,并且皮带秤的标定很麻烦,需要大物料的实物标定,且误差大。
在反复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准静态直接称重法,设A点为下料点,B点为出料点,从A点到B点的运行时间为皮带的周期T(一般10s左右,为已知量并且预先设置),物料流量的积分时间为T,传感器信号直接对应每一秤物料的重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运算简单方便,而且标定时只需挂码静态标定,而非繁琐复杂的实际大物料(几吨至几十吨)动态流量标定。
称重配料系统采用调速皮带秤计量控制方式设定下料周期T,实现了无偏差控制。
2自动配料系统构成
粉体厂环境恶劣(高粉尘、噪音、高温、高电磁干扰等),为实现远距离控制,选用了牛顿7000系列远端数据模块和工业计算机来完成。配料系统构成如图2。牛顿7000系列模块采用RS485方式通讯,配料系统只需用一条双绞线即可联结,其具有的高通信速率、高采样分辨率、智能化、光电隔离、强抗干扰和双看门狗设计,使配料系统可靠性高,数据高速I/O成为可能,软件开发也比较容易。而且主机使用RS232通讯口与网络连接,基本上任何一台有RS232的计算机都可使用此网络,设备互换性好,维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也很小。
3模糊称重配料系统
配料系统在控制过程中,如果偏差没有纠正(补偿),将导致配比失衡,出现大量的废料,造成损失。为保证配料系统的及良好的动态指标,配料系统中将误差的积分量和微分量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模糊控制器的输出为控制值的修正量Δu,由给定计算出的直接控制量为u,u+Δu经D/A转换输出控制下料器。
选取不同的量化因子将偏差积分量、偏差微分量离散化,模糊集的论域为{-6,-5,-4,-3,-2,-1,0,1,2,3,4,5,6}。其模糊子集e={NB,BM,BS,ZO,PS,PM,PB}。采用式(2)来分别拟合模糊集合的隶属度。
配料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为偏差积分ei和偏差微分ed,输出变量为u,其相应的语言变量为Ei、Ed、U,在专家知识和手动操作经验基础上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如表1)存放于知识库中,在模糊推理时为推理机提供控制规则。
由于被控对象只能接收一个精确的数字控制量,无法接收模糊控制量,必须经过清晰化(信号的滤波调理)接口,将模糊量u转换成精确量u*,精确量u*乘以比例因子ku,再经过D/A转换输出下料控制器。
4模糊称重配料系统仿真
利用Matlab中的fuzzy工具箱和Simulink工具箱对该模糊控制配料系统进行仿真研究,配料模糊控制仿真模型。发生器模拟产生下料偏差,本例中模拟产生正弦波动的误差。
调整模糊论域中每个元素的隶属函数(式2)的d值,考虑到下料量波动的随机性,为得到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指标,元素0处的分辨率取低,元素6处分辨率取高。按照表1所列控制规则,利用Matlab/Toolboxs/Fuzzylogic/FIS计算出控制量查询表,经过反复调整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可以得到下料模糊控制仿真曲线,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模糊控制方式,配料系统能快速补偿上一控制周期所产生的偏差。经过实际应用,也验证配料系统超调量小、鲁棒性强的特点。
针对自动配料系统粉体生产线采用准静态计量方式及模糊控制策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大大提高了粉体生产质量,增加了产量,降低能耗,同时还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粉体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配料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