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高聚物的结构模型

2023年09月08日 10:11:15      来源:莱州市精诚橡胶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44

分享:

高聚物的结构模型

早期提出的非晶高聚物模型——单相无规卷曲和高度缠结对弹性作出贡献,用过量的自由体积来解释无定形态的高的气体扩散系数等。但很难于解释用电子显微镜等近代测试工具所发现的,在许多典型的非晶态无定形高聚物中存在着50-100A的粒状结构聚集体等许多现象,而且该模型实质是统计的,无可靠证明。至于旧的晶态高聚物的两相缨状胶束模型,也无法解释高聚物球晶的生成,也无法解释许多其它力学现象。所以近来许多研究人员根据近代测试技术,对结晶高聚物和非晶高聚物结构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聚物结构的新的比较实际的模型。在高聚物结构的许多研究工作中,也有着这样一种趋势,即认为结晶高聚物的结构与无定形态的结构中存在着一些相似的结构基础。这就使得二者间有着更合理些的相互联系。
目前引用较普遍的并认为较合实际的有下述结构模型,即霍瑟曼的单相次晶模型图(2-41),和耶赫的非晶态高聚物结构两相模型(图2-42)。霍瑟曼的模型是采用X-射线小脚衍射测试技术,仔细研究了聚乙烯和聚氧化乙烯等高聚物熔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单项次晶模型,结晶高聚物熔体的结构是由分子链折叠平行排列构成的粒状物(带有各种类型的次晶缺陷),与粒间的分子链排列较不规整的区域交替地镶嵌而成。这是一种单相结构。是分子链折叠排列较规整区域与规整性较差区域交替镶嵌组成的。
耶赫与1972年提出的结构模型是根据高分辨的暗场衍射电子显微镜等一些近代测试技术,对一些结晶高聚物和非晶态高聚物的结构进行研究,并吸取其他模型的特点提出来的。因为在 天然橡胶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构和有序情况,所以该模型也可应用于高聚物橡胶态。该模型全名为带折叠链的缨状微胞粒状物两相模型,也有称之为两相球粒模型的。该模型有两个主要的组成单元,即粒状物和粒间区。粒状物有着明显的边界,粒状物内部是有彼此几乎是按一定间距或多或少平行排列的折叠分子链段的有序区所组成的。其有序程度在不同的粒状物内部和在不同的高聚物中也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化学链结构,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和热历史情况。粒状物的直径一般为30~100A,各粒状物则由连接分子相互连接成串。当粒状物主要由一个分子的链段组成时,对于分子量较高的分子,则一条分子链可以构成较多的粒状物,就好像线上串了一串珠子一般。如曾发现不同分子量(4800~1800.000)的聚苯乙烯中的粒状物区域的大小与分子量无关,平均约为30A(分子量20000的等价物),因此分子量较大的分子链构成的粒物状会较多些。此外,粒物状约有10~20A宽的明显 边界区,其中主要是由有序区伸出来的一些折叠的链末端和纠缠的链端等。
第二个组成单元是粒间区域,粒物状之间的区域由真正无规排列的分子组成。它们是分子链的末端,粒物状的连接分子和一些低分子量的分子等,由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这个粒间区的大小约为10~50A。
由于高聚物结构中存在着粒状物,而状物是分子链在一定程度上的有序折叠,这就使得高聚物易于转化为玻璃态或结晶态,使得橡胶易于定向结晶。高聚物结构中的粒间区虽然较小,但却集中了较多的自由体积。这是这个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无序的粒间区能够给高聚物橡胶态的收缩力提供熵的贡献。这也与有序粒状物结构受到应力时和超分子结构对粒间区分子的移动都有某些制约等有关。在粒间区集中了过量的自由体积,可以解释非晶态高聚物在玻璃态时的延展性和可能的塑性变形。因玻璃态时粒间区较大的自由体积,使得粒状物有较易移动的可能性。
上述两个模型都是将分子链折叠构成的粒状物作为高聚物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这些具有一定规整性的、一定有序程度的基本结构单元,不仅存在于结晶高聚物中,而且也存在于高聚物无定形态结构中,这就使得结晶高聚物和无定形高聚物二者更加接近起来。同时使得无定形态的结构与由它们而得到的结晶高聚物结构,有了更合理的联系。
这种概念的建立,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为何由高聚物熔体或者由玻璃态到结晶时能够有那么高的结晶速度。这是由于在高聚物熔体等结构中已经有着由分子链折叠构成的一定程度有序结构单元之故。这些有序结构单元起着不均一的晶核作用,而且在结晶过程中,这些结构单元粒状物直接生成晶片,粒状物的表面就成为折叠链的表面。
这两种模型不仅能帮助理解快速的初级结晶阶段,即这是由于主要是在粒状物范围内进行,而且也使能理解较慢的次级结晶过程,因这是与由无定形(不规整的)区本身结晶有关的。
戈赫曼(Zachman)和格茨(Golz)曾经用实验证明了这种推论,他们用核磁共振法研究了聚乙烯熔体的结构。表明核磁共振的信号在此情况下可以分解为两种组分。其中宽组分相应于有近程序的平行的折叠链区域属于窄组分的是不规整的区域。当结晶时,快速的初级结晶过程仅相应于宽组分的强度有所变化。这说明在此结晶过程中,只有带有平行折叠链(即粒状物)的区段参与;而窄组分强度的改变,仅只在有较慢的次级结晶过程时才产生,后者相应于在熔体的不规整区域有序性的增加。
存在着粒状物的概念也可用来解释为什么当高聚物的熔体结晶后,如使其再熔融再结晶等多次循环时,所生成的球晶的位置始终是在被熔前的那个原来位置上。因这是由于粒状物
内部有很稳定的近程有序结构的缘故。
在高聚物结构模型的研究尚在继续发展,目前也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但耶赫的
模型得到了许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