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2023年09月08日 10:22:01      来源:莱州市精诚橡胶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42

分享: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是由原子借化学键结合而成的,这种化学键亦称主价键,或称主价力,是分子内部的作用力。化学键饱和的原子尚有吸引其它分子中饱和原子的能力,这种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相对于主价力,又称之为次价力,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主价力比次价力的键能要大,主价键的键能视构成主价键的原子种类及结合方式而异,如CC、C一H和C一F等各单键的键能分别为83千卡/克分子,99千卡/克分子和105千卡/克分子。次价力的键能一般在10千卡/克分子以下。但由于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它由成千上万个单体分子聚合而成,衡量它的分子间作用力,就应该考虑每一链段或链节间的作用力,这样的总作用力是很可观的,甚至超过主价力许多倍。以聚乙烯为例,如果聚乙烯分子量在几万以上,即有上千个乙烯链节,若每一个乙烯链节的相互作用力约为1千卡/克分子〕时,则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总能量在1000千卡/克分子以上,比任何一个CC的键能(83千卡/克分子)都要大许多倍。所以,当高聚物受外力作用而被破坏时,个别分子链中的主价键将先行断裂,而不是分子链间的解脱。由此可见,高聚物分子间作用力对于聚合物材料的机械强度有很大关系。
一,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1.色散力

两个彼此靠近的原子,由于电子的不断旋转以及每个原子中原子核的振动,通常会由于某些电子轨道与原子核相对移动而产生瞬时偶极,这种原子间瞬时偶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称为色散力或色散效应。色散力的作用能量很弱,在0.2~2千卡/克分子范围。它具有普遍性和力的加和性,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复杂原子的总色散应力为各单个原子色散力之和。因此,当原子数目增加时,分子间作用力亦随之增大一般非极性高聚物,如天然胶色散力占分子间力总数的80~100%。色散力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分子间的距离影响较大,需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来,它与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在极性分子中,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分离,产生正负两极,即形成偶极。
2.定向力
这种偶极是性的,它形成的引力称为定向力。定向力的作用能为3~5千卡/克分子。定向力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干扰,定向力就要减弱。此外,它亦与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
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时,非极性分子被极化,产生偶极诱导偶极,诱导3诱导力偶极与极性分子的偶极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诱导力的作用能力为1.5~3千卡/克分子。它同温度略为有关,并与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
综上所述,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则有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中则存在以上三种作用力。以上三种力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所以,只有在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引力。当分子距离稍远时(例如大于5A),引力就会迅速减弱。
4.氢键
在有些化合物中,氢原子似乎可以同时和两个电负性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F、N等)相结合,这种结合叫做氢键。一般认为氢键中,一H基本上是共价键,而H……则是一种强力的有方向性的范德华力。其本质是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Y与偶极矩很大的极性键X一H间的静电吸引作用。氢键可分为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如图所示:
氢键的强弱与X及Y的电负性的大小以及Y的半径有关。电负性愈大,半径愈小,则氢键愈强,例如F的电负性,而半径很小,所以F-H······F是的氢键,O-H······O次之,O-H······N又次之,N-H······N更次之,而C-H一般不能构成氢键。C1的电负性虽颇大,但它的原子半径也大,所以氢键O-H······C1很弱。同理O-H······S更弱。
在所有分子间作用力中,氢键具有特殊的地位。它的键能大于上述三种次价力,在5~10千卡/克分子左右。所以,纤维素,聚酰胺等都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聚氨酯橡胶是弹性体中强度的品种,它的抗张强度可达500~600公斤/厘米2,这是因为聚氨酯橡胶的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示方法
高聚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三种表示方法:(1)内聚能密度表示法;(2)分段配位作用能表示法;(3)基团间相互作用能表示法。分别简介如下。
1.内聚能密度表示法
内聚能(E)是将液态或固态中的分子移到远离其邻近分子处所需的总能量。内聚能密度(E/V)是指单位体积的内聚能。通常在低分子体系中,通过蒸发潜热或气化热直接求E,并以内聚能密度C.E.D.表示。
C.E.D.=△H-RT
式中C.E.D.内聚能密度,卡/厘米3
H克分子的蒸发热,卡/克分子
RT——蒸发时理想气体膨胀所做的功,卡/克分子;
V——液体的克分子体积厘米克分子。
显然,不能用蒸发的方法来测量高聚物的C.E.D.,但可将高聚物放在不同的C.E.D液体中,观察高聚物的膨胀状况,以出现膨胀时相应的液体的C.E.D值近似地代表高聚物的C.E.D.值。一些高聚物的C.E.D.值见表3-1
表3-1列出了部分线型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由表可以看出,橡胶类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较小,而纤维类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很大(100卡/厘米以上)


2.分段配位作用能的表示法
马克(Mark)按链长5A,配位数为4,计算所得的部分线型高聚物的分子吸引能量,如表3-2所示。


由表3-2可以看出,橡胶类的分子吸引能量在2千卡/克分子以下,塑料类为2~4千卡/克分子,纤维类为4~7千卡/克分子。
3.基团间相互作用能的表示法
是将基团之间的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及氢键力进行加和,得出基团作用能来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