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莱衡|你知道的秤有哪些?秤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2023年09月13日 11:07:51      来源:上海莱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32

分享:




什么是度量衡

衡器,是计量器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称计量为'度量衡'。

  • 所谓度,是指用尺(如古时的骨尺、牙尺及以后渐次问世的竹尺、木尺、皮尺、钢尺等)测量物体的长短。

  • 所谓量,是指用容器(如古时的合、升、斗、斛及以后使用的量桶、量杯等)测量物体的体积。

  • 所谓衡,则是指测量物体重量。

  中国古代度量衡


我国衡器的起源

衡,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4000多年,当时出现了物品交换,但计量方法则是靠眼看手摸;而作为计量重量的器具——衡器,在我国出现于夏朝;春秋战国时期已掌握了杠杆原理,战国中期在楚中一带已广泛使用天平和砝码称量黄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计量标准不一,较为混乱,直到秦统一天下后,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实行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才统一了度量衡标准;宋朝时期出现了准确度达到1厘(40mg)的戥(děng)秤,标志着当时的衡器已具有相当可观技术水准。

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


人类的衡器——等臂天平秤


衡器是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使用的衡器是原始天平。约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就已使用等臂天平秤。它是在简易杠杆中点设一支点,在杠杆一端的盘(钩)上放置被测物,在另一端的盘上逐个放置形状、质量一样的物体,当这种装置平衡时,就意味着两边的质量相等,并可从左端物体的个数推定右端被测物的质量。

  埃及的等臂天平秤


早的衡器——黄钟器



中国的度量衡制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黄钟”律。据记载,“度本于黄钟之长,量本于黄钟之仑,权衡本于黄钟之重”。黄钟器已失传。夏代,中国始用权衡作为称重器具。权相当于砝码,衡指杠杆。杠杆正中有一小孔用作支点,在杆的两端各悬有挂钩,一边挂被称物,一边挂权。每一副权衡都有一组权。权的重量逐一递增,以称不同重量。汉代出现木质杆秤,此后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中国汉朝木质杆秤,沿用2000多年


衡器进入机械时代



18世纪,苏格兰化学家J.布莱克将刀子、刀承应用在天平上,从而制得精确的称重器具。

1831年,美国人T.费尔班克斯发明台秤,综合了不等臂杆秤和天平的优点,使各种机械式衡器趋于完善。

18世纪这一时期,衡器得到质的发展,从天平——台秤——机械衡器,大大提升衡器的性能及实用性。

  一台美国早期老式台秤


衡器进入电子时代



20世纪中叶出现了简单的电子衡器,使衡器跨入电子时代。微处理机与称重传感器的结合引起了称重领域的变革,此后,微处理机在称重尤其是在动态称重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已基本取代原来结构复杂的计算系统。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称重与过程控制等功能可以合并到同一电子单元中。

各种电子天平


称量转变:微量称重——大型专业称重


20世纪80年代,电子衡器已遍及从微量称重到大型专业称重的各个领域衡器产品已发展到上千个规格品种,静态准确度一般都在0.1%以上,动态准确度一般在1%~0.2%。中国约有250个衡器制造厂,能成批生产大型专用衡器19类、150多个品种、500多个规格

   各种电子衡器


衡器的分类



衡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机械秤、电子秤、机电结合秤三大类。

机械秤又分为杠杆秤(包括等臂杠杆秤也即狭义的天平、不等臂杠杆秤)和弹簧秤。

衡器还可按衡量方法分为非自动衡器和自动衡器。

衡器的主要品种有天平、杆秤、案秤、台秤、地中衡/地上衡(也称地磅)、轨道衡、装载机电子秤、皮带秤、邮政秤、吊秤、配料秤和装袋秤等。 

  现代专业称重


国内工业衡器的发展现状

其实这些年来,我国的工业衡器行


行业中已经有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努力研究和采用*的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但是不过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衡器制造起步相较于国外要晚一些,所以发展也相对缓慢。在八十年代以后,国内有不少企业开始引进的称重技术,吸取精华,加以改造创新,逐步实现本土化,适应国内市场使用需求。

                                                                  

上衡


日后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工业衡器发展的会越来越好,对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企业化管理都有着积极地意义,为我国贸易往来和工业生产发挥巨大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