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及其应用
本文针对金相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 用于观察金相组织的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 不是可以由物镜和目镜任意配合而得, 应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配合方式, 才能取得效果.
在金相检验工作中, 为检验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组织成分及热处理工艺要求, 通常要进行必要的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和显微摄影, 为使极细微的金相显微组织形态为人眼所能看见, 就需要借助于金相,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二次放大。对于一台金相显微镜而言, 一般都配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 当选定某一总放大倍数时, 可由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相配合获得。
由于人眼观察事物受到视角的限制, 使得物镜和目镜的配合存在一个适应于人眼观察的范围, 也就是说, 当总放大倍数一定时, 物镜和目镜的配合不是随意选择的, 而应在人眼视觉观察的范围内选择配合方式长期以来, 金相检验工作中常常忽视了有效放大倍数, 显微组织观察时, 一般随意选定物镜和的放大倍数, 只要二者的乘积等于所要求的总放大倍数即可, 这样有可能没有反映出材料显微组织的真实形态, 而影响金相检验的质量和显微摄影效果因此, 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 证明了有效放大倍数在金相检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
本文由编辑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