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光学部件的维护保养之奥林巴斯显微镜
光学部件除灰尘、油、汗、水汽等机械性的油污外,还会在其表面出现霉或薄雾状的附着物,即所谓光学部件的生霉和生雾。光学部件上的霉可分为生物霉和化学霉两大类。生物霉就是在光学部件上见到的蜘蛛丝状的东西,即霉斑,它是霉菌繁殖的结果。引起光学部件生霉的霉菌是空气中常见的曲霉和青霉等。它们的抱子在25~35℃的温度和80^-95%的相对湿度以及仪器上油脂、汗渍、灰尘等营养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上面繁殖。化学霉则是由于化学试剂对玻璃的腐蚀作用所引起的,难以清洁。对于光学部件上初生霉斑的清除和清洁工作,应轻擦为主,若轻擦没有效果,可以用镜头清净液擦拭,但清净液不能过多,以免渗入镜头内部,使胶合的透镜开胶脱落,造成镜头损坏。对于生霉稍久,但还未侵入玻璃内表层的霉菌丝,可以用魔皮涂上红粉或高级口红进行擦拭。严重的霉斑,可用镜头清净液的棉花球,并蘸少量优质的碳酸钙擦拭干净,擦拭用的棉花球不宜卷得过多,每擦一遍就要换新的棉花球,最后用擦镜纸擦净。
光学部件的生雾是指光学部件表面呈现微小露水状的物质,统称发雾,可分为油性雾、水性雾和油水混合雾。产生油性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以不戴手套的手指拿取光学部件,
用不清洁的纱布、含脂量高的棉花擦拭光学部件以及显微镜放在厨房和食堂附近等都可促使油性雾的产生。水性雾的产生原因一也是多方面的,仪器的密封性差,大气中的水汽进入仪器内部凝结在光学部件上,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长期高,房间内烧二水;显微镜旁边放置热水以及观察者呼出的水蒸气等都可能引起水性雾。光学部件外表面的水性雾可以按上述清洁方法除去,而在光学部件内表面的生雾和生霉一般无法清除,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保管防止镜头发霉生雾。
反射镜表面是用真空镀膜的方法,喷镀了一层很薄的薄膜,一所以只能用洗耳球吹去灰尘,不能用手摸,也不能用绸布或擦镜纸擦拭,否则将损坏镜面。长期不使用的目镜的金属筒外侧,如果附有灰尘,应擦净后再插入镜筒。若要清除显微镜简一内的灰尘,可用经羊毛织物刚摩擦过而带静电的火漆棒插入镜筒内,以吸去灰尘。
对于视场中出现的污点或异物一,先要月断污点或异物附着的部位,然后加以清除。如果没有镜头清净液,可用于净擦镜纸蘸点蒸馏水擦拭去镜头上的污斑,必要时可用溶剂汽油或化学纯的二甲苯擦拭去镜头上的油迹特别应注意的是不可以用酒精擦拭,无论是、含水或含甲醛的酒精都不可用,因为有的透镜是用树脂胶合的,酒精渗入镜头内部,胶合的透镜会开胶脱落,损坏镜头。
本文由编辑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