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08:21:06 来源:石家庄恒昌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3
技能训练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生产
、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实训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酱油生产基本理论的理解。
②使学生掌握酱油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进步了解酱油生产的关键技术。
③提高学生的生产操作控制能力,能处理酱油生产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二、生产工艺流程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6。
三、实训材料
1.原料
黄豆或豆粕、获皮、可溶性淀粉、KH。PO,、MgSO,·7H?O、(NH,),SO,、2.5%琼脂。
沪酿3.042米曲霉菌种。
2.仪器与设备
试管、三角瓶、陶瓷盘、铝饭盒、塑料袋、分装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水浴锅、波关计、高压锅、洗涤及浸泡设备、蒸煮锅、曲池(曲箱)、发酵池(发酵罐或发酵箱)、粉碎机等。
四、操作要点
1.菌种试管活化
(1)菌种试管活化培养基
豆饼100g,每100ml。培养基中含0.1%KH:PO1,0.05%MgSO·7H2O,0.05%
(NH。):SO,2%可溶性淀粉,2.5%琼脂,pH为4.0~5,0。
(2)培养基制备
根据本实训需要,参照规范制备培养基。
(3)接种培养
在30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开始时长出白色菌丝,这种白色菌丝即为米曲霉茵丝,以后米曲霉菌丝逐渐转变为黄绿色,黑曲霉菌丝转变为浅黑色,62h米曲霉绿色(黑曲霉为黑色)孢子布满斜面,即为成熟。
2.种曲销务
(1)种曲培养基
麦麸、豆饼粉、水的配比为4:3:6,原料混匀后分别装入容器,灭菌,
(2)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称取培养基所需的原料(麦麸和豆饼粉),混匀后分别装入容器,灭菌。
(3)接种培养
在无菌室,将上述培养基接人试管斜面活化菌种,在28~30℃下培养60h左右,待瓶中长满绿色或黑色孢子为止。
3.制成曲
(1)原料配比
豆饼、小麦、获皮的配比为50:10:40(质量比)。
(2)脱脂大豆的处理
脱脂大豆的破碎程度以粗细均匀为宜,要求颗粒直径为2~3mm,2mm以下粉末量不超过20%。
(3)润水
破碎后的脱脂大豆均匀拌入80℃左右热水,加水量为原料(脱脂大豆)的120%~
125%,润水适当时间后,混入麸皮,拌匀,蒸料。
(4)蒸料
采用蒸煮锅,般控制条件为(1.5~2.0)×10°Pa,蒸汽温度为125~130℃,维持5~15min。蒸料结束冷却至40℃即可出料。熟料要求呈淡黄满色,有甜香味和弹性,无硬心及浮水,不黏,无其他不良气味,蛋白质变性适度,熟料水分在46%~~50%之间。
(5)接种人池
熟料出锅后,打碎并迅速冷却,拌入粉碎的熟小麦,在45℃以下接入种曲,为原料总质量的0.2%~0.4%,混合均匀后,移入曲池制曲。
(6)制曲工艺主要参数
为了给米曲霉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铺料时尽量保持料层疏松、厚薄均匀。剑曲过程中控制品温28~32℃,高不得超过35℃,室温28~30℃,曲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制曲时间24-28h,在制曲过程中应进行2-3次翻曲。
(?)创曲过程中温度控制
接种后调节温度在32℃左右,促使米曲霉孢子发芽,在曲料上、中、下层及面层各插人支温度计,静止培养6~8h,此时料层开始升温到35~37℃,应通风降温并维持曲料的温度在35℃以下,不低于30℃。曲料入池培养12h后,由于菌丝繁殖旺盛,曲料易形成结块,增加了通风阻力,表层与底层的品温温差逐渐加大。当品温超过35C且难以控创时,应及时进行次翻曲,使曲料疏松,品温维持在34~35℃。继续培养4~6h后又形成结块,当品温不能维持在35℃以下时,进行二次翻曲,品温维持在30~32℃。培养20h后,米曲霉开始产生孢子,产酶旺盛,为了使蛋白酶活力高,品温尽可能维持在25~28℃,翻曲时要求翻松、翻匀,操作迅速。
4.发酵
(1)盐水配制
食盐加水溶解,澄清后使用。
(2)成曲拌盐水
盐水浓度为11~13Be。般是每100kg水加盐1.5kg即为1Be。先将准备好的盐水加热到55℃左右,将成曲粉碎后与盐水拌和均匀进入发酵池,后盖上食品用聚乙烯薄膜,四周以食盐封边,发酵泡上加盖木板,以防止酱酯表层形成氧化层,影响酱醉质量。
盐水用量般控制在制曲原料总量的65%左右,盐水量和成曲本身含水量的总和相当于原料的95%(质量分数)左右,酱醉水分为50%~53%(移池浸出法)。拌曲盐水的温度根据入池后酱醅品温的要求来决定,般控制在夏季45~50℃,冬季50~55℃,入池后,酱醉品温在40~45℃。
(3)前期保温发酵
般条件下,蛋白酶的适温度是40~45℃。因此入池后,应采取保温措施使酱酪品温控制在44~45℃,发酵前期时间为15d左右。每天定点测定温度。
(4)后期低温发酵
前期发酵结束后,倒池,品温控制在40~43℃,后熟,以改善风味。整个发酵周期为20d左右。
5.著油的半成品处理
(1)浸淋
酱骼成熟后,加入80~90℃的二淋油浸泡6h以上,过滤得头淋油(即生酱油),头淋油可从容器底部放出,加食盐,加食盐量应视成品规格而定。再加入80~90℃的三淋油浸泡2h以上,滤出二淋油;同法再加入热水浸泡2h以上,滤出三淋油。
(2)加热和配制
加热温度以酱油品种、加热时间等因素而定。间隙时加热温度为65~~70℃,时间为30 min。
每批生产中的头淋油、二淋油或原油,按统的质量标准进行配兑,使酱油产品达到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要求。还可按品种要求加入适量甜味剂、鲜味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
6.普油的澄清、储存及包装
(1)澄清
生酱油加热后,逐渐产生沉淀物,酱油变得混浊,须静置数日,使杂质沉淀于容器底部,成品酱油达到澄清透明的要求,这个过程称为澄清。般的澄清时间需要?d以上。
将容器底部的酱油浑脚集中放置于另容器内,让其自然澄清,析出上层澄清的酱油,然后将较厚的浑膊装入布袋内,压出酱油,回收的酱油须再经加热灭菌处理。头渣再加水搅匀后,装入布袋内压出二油作浸泡用,残渣即为酱渣。
(2)储存
储存设备要求保持清洁,上面加盖,但必须注意通气,以防散发的水汽冷凝后滴入酱油面层,形成霉变。
(3)包装
对配制好并经存放1周以上的澄清酱油进行分装。澄清的酱油在分装前应先经巴氏灭菌(65~70℃,30min),然后用瓶分装。
五、成品检验
1.感官检查
检查色泽、体态、香气、滋味等。
2.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
(1)理化检验
氨基酸态氮测定、食盐测定(以氯化钠计)、总酸测定、全氮测定等。
(2)敬生物检验
菌落总数的测定、大肠菌群检验等。
六、实训报告
写出书面实训报告。
七、实训思考题
1.制曲在酱油的酿制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2.通风制曲时为什么要翻曲?
3.酱油的检测项目有哪几项,如何检测?
4.除本法外,还有哪些酿造酱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