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09:55:50 来源:石家庄恒昌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7
发酵过程泡沫的控制与种类
根据发酵过程泡沫的消长规律,对泡沫的控制可以采用两种途径:
种是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通过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如少加或缓加易起泡的培养基成分)、改变某些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搅拌速率)或改变发酵工艺(如采用分批投料)来控制。
另种是消除已形成的泡沫,可分为机械消泡和化学消泡两大类,这是微生物发酵工业上消除泡沫常用的方法。
1.机械消泡
它是种物理消泡的方法,借助机械强烈振动或压力变化起到破碎气泡、消除泡沫的作用。消泡装置可安装在罐内或罐外。罐内可在搅拌轴上方安装消泡桨,泡沫借旋风离心场作用被压碎,也可将少量消泡剂加到消泡转子上以增强消泡效果。罐外法是将泡沫引出罐外,通过喷嘴的加速作用或离心力破碎泡沫后,液体再返回发酵罐内。机械消泡的优点是不用在发酵液中引入外源物质(如消泡剂),节省原材料,减少染菌机会,且不会增加下游提取工艺的负担。但其效果往往不如消泡剂消泡迅速、可靠,需要定的设备和消耗定的动力,其大的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泡沫的形成,因此常作为消泡的辅助方法使用。
2.化学消泡
它是种利用添加化学消泡剂的方式来消除泡沫的消泡法,也是目前应用广的消泡方法。根据泡沫形成的因素,可以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消泡剂。消泡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当泡沫表面存在由性表面活性物质形成的双电层时,加入另种性相反的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中和电性,破坏泡沫的稳定定性,使泡沫破碎;或加入性更强的物质与发泡剂争夺泡沫表面上的空间,降低泡沫液膜的机械强度,进而促使。当泡沫的液膜具有较大的黏度时,可加入某些分子内聚力小的物质,以降低液膜的表面黏度,使液膜的液体流失,导致泡沫破碎,从而达到消除泡沫的目的。
根据消泡原理和发酵液的性质和要求,理想的消泡剂必须有以下特点:
①消泡剂必须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消泡作用迅速,效率高;
②在气液界面上具有足够大的铺展系数,即要求消泡剂具有定的亲水性;
③消泡剂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以保持其持久的消泡或抑泡性能;
④对发酵过程中氧的传递以及对提取过程中产物的分离、提取不产生影响;
⑤耐高温,不干扰溶解氧、ph等测定仪表的使用;
⑥消泡剂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⑦对微生物、人畜无毒性。
发酵工业常用的消泡剂分天然油脂类、聚醚类、高醇类和硅树脂类四大类,其中前两类使用得多。
常用的天然油脂类消泡剂有玉米油、豆油、米糠油、棉籽油和猪油等,除作为消泡剂外,这些物质还可作为碳源,但其消泡能力不强,所需用量大。
聚醚类消泡剂的种类很多,它们是氧化丙烯或氧化丙烯与环氧乙烷及甘油聚合而成的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甘油醚俗称“泡敌",用量为0.03%左右,消泡能力比植物油大10倍以上。“泡敌”的亲水性好,在发泡介质中易铺展,消泡能力强,但其溶解度大,消泡活性维持时间较短,在黏稠发酵液中使用效果比在稀薄发酵液中更好。其他的消泡剂,如高醇类中的十八醇是常用的种,可单独或与其他载体起使用,它与冷榨猪油起能有效控制发酵的泡沫。另外,聚乙二醇具有消泡效果持久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霉菌发酵。
硅酮类消泡剂的代表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其分子结构通式为(Ch3)3SiO[Si(Ch3)2]nSi(Ch3)3,单独使用效果很差。它常与分散剂(微晶SiO2)起使用,也可与水配成10%的纯聚硅氧烷乳液。这类消泡剂适用于微碱性的放线菌和细菌发酵。消泡剂多数是溶解度小、分散性不十分好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应用中除采用化学和机械方法联合控制泡沫外,常添加增效剂以降低黏度,促进消泡剂扩散,提高消泡剂的消泡效果。例如,加入载体增效,即用惰性载体(包括矿物油、植物油等)将消泡剂溶解分散;消泡剂并用增效,如将聚氧丙烯甘油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甘油醚按1:1混合使用;消泡剂乳化增效,即将乳化剂与消泡剂混合制成乳剂,以提高分散能力。
消泡剂的选择和实际使用还有许多问题,应结合生产实际加以解决。
近年来,也有从生产菌种本身的特性着手,预防泡沫的形成,如在单细胞蛋白生产中,筛选在生长期不易形成泡沫的突变株。也有用混合培养方法,如有人用产碱菌、土壤杆菌同莫拉菌起培养来控制泡沫的形成,这是种菌产生的泡沫形成物质被另种菌协作同化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