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1. 由于工艺条件的不同, 不同的压力容器的操作内容、 方法、 程序与注意事项也不尽相同。 通常, 人们把压力容器及装置的操作划分为:机泵操作、 罐区装卸操作、设备工艺操作三大部分。
2. 应组织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学习开工方案, 尤其应向操作人员详细介绍安装、 检修后的设备技术状况、 工艺变更部分和新增技术措施项目, 使他们熟悉流程、 了 解设备和工艺条件。
3.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在岗操作前, 必须按规定着装,带起操作工具, 特别是应随身携带专用的操作工具, 进入有毒有害气体车间或场地前, 要戴好防尘防毒面具等劳动防护用品。
4. 压力容器及其工艺管道需按规定进行蒸汽吹扫、 贯通, 并经水或氮气施压合格,检查整体系统畅通情况和严密性。
5. 操作人员上岗操作前, 必须按规定认真检查本岗位或本工段的压力容器、 机泵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管线、 阀门、 电器设备、 安全阀、 压力表、 温度计、 液位计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情况。
6. 在试运行或开工过程中, 阀门启动频繁, 操作人员由于紧张疲劳易有疏漏, 因此,应坚持阀门操作复查制度, 由班长对阀门操作是否正确进行复查, 保证不出差错。
7. 热紧时对螺栓用力要适当, 防止螺栓断裂造成事故。
8. 压力容器及其装置进料前要关闭所有的放空阀门,然后按规定的工艺流程, 经操作人员、 班组长、 车间值班三级检查确认无误后, 才能启动机泵进料。
9. 压力容器运行中, 防止超温、 超压和介质泄漏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
10. 温度是介质或反应物在压力容器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剧烈反应而使压力突增, 造成冲料、 容器爆炸或反应物的分解着火等。
11. 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 应严格规定充装量, 一保证在设计温度下压力容器内部存在气相空间。
12.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 方可独立承担压力容器的操作。
13. 为了 防止压力容器发生疲劳破坏, 在同期使用过程中, 应当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频繁加压、 卸压和过分的压力波动及过大的温度变化。
14.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 熟悉容器的结构、 类别、 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5. 压力容器时要平稳操作、 容器开始加载时, 速度不宜过快, 特别是承受压力较高的容器, 加压时需分段进行并在各阶段保持一定时间后再继续增加压力, 知道达到规定压力。
16. 坚持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 几时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的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清除。
17. 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破裂、 鼓包、 变形、 大量泄漏,或由于突然停电、 停水、停汽, 迫使压力容器不能正常运转,或由于容器周围发生火灾和其他天灾等非正常原因时, 应紧急停止运行。
18. 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得目 的在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压力容器能保持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提高使用效率, 延长使用寿命, 保证安全运行。
19. 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得对象不仅包括压力容器本体,也包括各种附属装置、 仪器仪表, 以及支座基础、 连接的管道阀门等。
20. 压力容器运行期间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重点是防腐、 防漏、 防露、 防振, 以及仪器仪表、 阀门、 安全装置的日常维护。
21. 由于磨损、 连接不良或密封面损坏,压力容器的连接部位及密封部位经常会产生跑、 冒、 滴、 漏现象。
22. 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 要对安全装置加强维护保养, 安全装置和计量仪表应定期进行检查、 试验和校正, 发现不准确或不灵敏时, 应及时检修和更换。
23. 停止运行的压力容器, 尤其是长期停用的压力容器, 一定要将内部介质排放干净,清楚内壁的污垢, 附着物和复试产物。
24. 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年度检查、 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
25. 对固定式压力容器, 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 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超高压容每 10 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26. 钢质焊接气瓶, 若盛装一般气体, 每 3 年检验一次; 若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两年检验一次。 对使用年限超过 12 年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 以及使用年限超过 20 年的盛装其他气体的气瓶, 按报废处理。
27. 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每 5 年检验一次, 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每 3 年检验一次。
28. 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合格后, 所进行的超过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
29. 压力容器检验、 维修人员进入容器内, 进入前应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要求, 做好准备和清理工作, 达不到要求时, 严禁人员进入。
30. 母材焊补得修补部位, 必须磨平, 焊接缺陷清除后的修补长度应满足要求, 一般不宜小于 100mm。
31. 正确选择热载体对加热过程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尽量避免使用与反应物料相抵触的物质作为热载体。
32. 环氧乙烷与水会发生剧烈反应。
33. 压力容器在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下可能产生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时从压力容器的结构不连续处开始的。
34. 压力容器的档案主要包括: 原始技术资料、 使用情况记录和使用登记资料三个方面的内容。
35. 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其检验周期分为: 安全状况为 1, 2 级的,一般每 6 年至少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3 级的, 一般 2~4 年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
为 4 级的, 其检验周期可由检验机构确定。
36. 当年度检查、 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同期进行时, 应依次进行全面检验、 耐压试验和年度检查, 其中重复检验的项目只做一次。
37. 安全状况为 4 级的压力容器, 其积累监控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检验周期, 在监控使用期间, 可对缺陷进行处理, 提高安全啊状况等级, 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38. 汽车罐车、 铁路罐车、 罐式集装箱和长管拖车的定期检验分为年度检验、 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三类。
39. 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每 5 年检验一次; 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每 3 年检验一次。
40. 气密试验是利用惰性气体对盛装与毒或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整体密封性能所进行的试验方法。
41. 高压容器的主螺栓和柱螺母的毛刺、伤痕可以修磨, 但伤痕长度累计超过一圈螺纹时, 则应按规定进行更换。、
42. 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止运行时的检验, 其检验周期分为: 安全状况为 1, 2 级的, 一般 6 年至少检查一次。
43. 超高压容器每 10 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44.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 压力同期内外部检查周期可以根据有关标准、 规程要求, 适当缩短或延长并办理相关手续, 但最长延期不得超过 12 个月。
45. 主要受压元件焊补深度大于二分之一壁厚的压力容器, 应进行耐压试验。
46. 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后所进行的超过工作压力的液压或气压试验。 对固定式压力容器, 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超高压容器每 10 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47. 气密试验是指利用惰性气体对盛装有毒或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整体密封性能进行的试验方法。
48. 射线检测是一种利用波长极短的 X 射线或’y 射线穿透压力容器被检查部位, 使被检部位内部缺陷投射到胶片上, 通过暗室处理得到具有黑白反差的底片, 从而检测出被检部位内部缺陷大小、 数量和性质的检测方法。
49. 声发射检测是一种利用传感器将压力容器器壁的缺陷在负载状态下扩展增大而导致开裂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信号接收、 放大滤波,以监控压力容器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监测手段。
50.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在上岗操作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 操作人员在上岗操作前, 必须按规定着装, 带齐操作工具, 特别是应随身携带专用的操作工具。 进入有毒有害气体车间或场地之前, 要戴好防尘防毒面具等劳动防护用品。
b) 操作人员上岗操作前, 必须按规定认真检查本岗位或本工段的压力容器、 机泵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接线、 阀门、 电气设备、 安全阀、 压力表、 温度计、 液位计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情况, 检查岗位或工段的情节卫生情况。
c) 操作人言在确认压力容器及设备能投入正常运行后, 才能使系统投入运行。
51. 为控制温度, 应采取以下措施:
a) 防止反应中换热突然中断。
b) 正确选择转热介质。
c) 加强保温措施。
52. 压力容器器壁上的交变应力, 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a) 间歇操作的容器经常开停车(即反复加压、 卸压)。
b) 容器在运行中, 压力在较大幅度的范围(例如超过 20%) 内变化和波动。
c) 容器操作温度发生周期性较大幅度的变化, 引起容器壁温度应力的反复变化。
d) 同期有较大的强迫振动并由此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
e) 容器受到周期性的外载荷作用。
53. 压力容器的运行检查包括以下方面: 工艺条件, 设备状况方面, 安全装置方面。
54. 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求主要有:
a) 压力同期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后, 方可独立承担压力容器的操作。
b)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 熟悉容器的结构、 类别、 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 认真填写有关记录。
c) 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
d)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e) 严禁带压拆卸压紧螺栓。
f) 坚持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
g) 正确处理紧急情况。
55. 压力容器在以下情况应紧急停止运行:
a) 容器的操作压力、 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工艺安全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极限值, 经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 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b) 容器本体不合格, 危机安全。
c) 安全附件失效, 接管段断裂, 紧固件损坏, 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d) 同期的信号孔或警告孔泄漏。
e) 操作岗位发生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 i, 威胁到容器的安全运作。
f) 接管。 紧固件损坏, 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g) 过量充装。
h) 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 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i) 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震动, 危机安全运行。
j) 其他异常情况, 危机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紧急情况要立即停止运行。
56. 压力容器紧急停止运行时, 应采取如下措施:
a) 对关键性的压力容器和设备, 为防止因突然停电而发生事故, 应配置双电源与联锁自动装置。
b) 需要加热的容器或管道突然发生停气时, 容器或管道的温度会很快下降。 对此,应及时关闭物料连通的阀门, 防止物料倒流至蒸汽系统。
57. 压力容器设备完好必须符合如下标准:a) 运行正常, 效能良好b) 装置完整, 质量良好
58. 全面检验的周期:
a) 安全状况等级为 1、 2 级的一般每 6 年至少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 3 级的, 一般 3~6 年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 4 级的, 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
b) 石墨制非金属压力容器每 5 年至少检验一次; 搪玻璃压力容器每 9年至少一次;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压力容器每 3 年至少一次; 全塑料制压力容器每年至少检验一次; 超高压人造水晶釜每 3 年至少一次, 在使用超过 12 年后, 每年至少检验一次; 其他超高压容器每 6 年至少一次。 新投用的压力容器应当于投用满 3 年时, 进行检验。
59. 压力同期年度检验前使用单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 必须将压力容器内部介质排除干净。
b) 具有易爆、 助燃、 毒性或窒息性介质的, 必须进行置换、 中和、 消毒、 清洗,并取样分析。
c) 能够转动的或其中有可动部件的, 应锁住开关。
d) 有专人监护
e) 检查时, 使用单位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到场配合, 协助检查工作, 几时提供检查人员需要的其他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