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自然界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程序及步骤

2024年12月26日 08:22:15      来源:石家庄恒昌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3

分享:

自然界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程序

良好的落种是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基础,在应用微生物生产各类食品时,先遇到的是选种的问题。要挑选出符合需要的菌种,方面可以根据有关信息向菌种保藏机构、工厂或科研单位直接索取,另方面可根据所需菌种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工艺特点的要求,从自然界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以特定的方法分离出新菌株。其次是育种的工作,根据菌种的遗传特点,改良菌株的生产性能,使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三,当菌种的性能下降时,要设法使它复壮。后,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的设备与之配合,这样菌种的优良性能才能充分发挥。

自然界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主要步骤是: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筛透、生产性能测定等。如果产物与食品制造有关,还需对菌种进行毒性鉴定。

采样

(1)采样

菌种的采样以采集土壤为主。般在有机质较多的肥沃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多,中性偏碱的土壤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酸性红土壤及森林土壤中霉菌较多,采园、菜园和野果生长区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物品,某些水域等。采样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初秋为好,因为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如在夏季或冬季土壤中微生物存活数量较少,暴雨后上壤中微生物会显著减少。采样方式是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无菌刮铲、土样采集器等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如特定的土样类型和土层,叶子碎屑和底殖质,根系及根系周固区域,海底水、泥及沉积物,植物表皮及各部分,阴沟污水及污泥,反刍动物胃内含物,发酵食品等。

具体采集土样时,就森林、早地、草地而言,可先掘洞,由土壤下层向上层顺序采集;就水田等浸水土壤而言,般是在不损坏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插入圆筒采集。如果层次要求不严格,可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清洁的聚乙烯袋、牛皮袋或玻璃瓶中,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采好的样品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储存于4℃下,但储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旦采样结束,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就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其内部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微生物群体之间就会出现消长,如果要分离嗜冷菌,则在室温下保存样品会使嗜冷菌数量明显降低。

在采集植物根际土样时,般方法是将植物根从土壤中慢慢拨出,浸溃在大量无菌水中约20min,洗去黏附在根上的土壤,然后用无菌水漂洗下根部残留的土,这部分土即为根际土样。

在采集水样时,将水样收集于100ml干净、灭菌的广口塑料瓶中。由于表层水中含有泥沙,应从较深的静水层中采集水样。方法是:握住采样瓶浸入水中30~50cm处,瓶口朝下打开瓶盖,让水样进入。如果有急流存在的话,应直接将瓶口反向于急流。水样采集完毕时,应迅速从水中取出采集瓶并带有较大的弧度。水样不应装满采样瓶,采集的水样应在24h之内迅速进行检测,或者于4℃下储存。

增殖培养

(2)增殖培养

般情况下,采来的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分离,但有时样品中所需要的菌类含量并不是很多,而另些微生物却大量存在。此时,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要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即设法增加所需要菌种的数量以增加分离的概率,可以通过选择性的配制培养基(如添加营养成分、抑制剂等),选择定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培养基酸碱度等)来控制。具体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点,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种为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被淘汰。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选择的培养基(如结晶紫营养培养基、红紫胆汁琼脂、煌绿胆汁琼脂等)通常含有5%~10%的天然提取物。在分离细菌时,向培养基中添加浓度般为50ug/mL的抗真菌制剂(如放线蓝酮和),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在分离放线菌时,通常向培养基中加入1~5mL天然浸出汁(植物、岩石、有机混合腐殖质等的浸出汁)作为初分离的促进因子,由此可以分离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放线菌。放线菌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低浓度的底物和复杂底物(如几丁质),因此,大多数放线蓝的分离培养是在贫瘠或复杂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含丰富营养的生长培养基上分离的。此外,为了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放线菌进行富集和分离,可选择性地添加些抗生素(如新生霉素)。在分离真菌时,利用低碳氮比的培养基可使真菌生长菌落分散,利于计数、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定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等即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及其菌落形成。抑制细菌的另外些方法有:在使用培养皿之前,将培养皿先干燥3~4d;降低培养基的pH,或在无法降低pH时加入1:30000玫瑰红。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利于下阶段的纯种分离,

培养分离

(3)培养分离

通过增殖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还是处于混杂生长状态,因此必须进行分离、纯化。

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步应用,而且要控制得细点,好点,同时必须进行纯种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稀释分离法、划线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的基本方法是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将稀释液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待长出立的单个菌落,进行挑选分离。划线分离法要先倒培养基平板,然后用接种针(接种环)挑取样品,在平板上划线。划线方法可用分步划线法或次划线法,无论用哪种方法,基本原则是确保培养出单个菌落。组织分离法主要用于食用菌菌种或某些植物病原蓝的分离。分离时,先用10%漂白粉或0.1%液对植物或器官组织进行表面消毒,用无菌水洗涤数次后,移植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于适宜温度培养数天后,可见数生物向组织块周围扩展生长。经观察确认菌落特征和细胞特征后,即可由菌烙边缘挑取部分菌种进行移接斜面培养。

对于有些薇生物如毛霉、根需等在分离时,由于其就丝的蔓延性,易生长成片,很难挑取单菌落。常在培养基中添加0.1%的去氧胆酸钠或在察氏培养基中添加0.1%的山梨糖及0.01%的蔗糖,利于单菌落的分离,

筛选

(4)筛选

经过分离培养,在平板上出现很多单个菌落,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选出所需菌落,然后取菌落的半进行菌种鉴定,对于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将之转移到试管斜面纯培养。这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纯种称为野生型菌株,它只是筛选的步,所得菌种是否具有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能否作为生产菌株,还必须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用三角瓶进行小型发酵试验得到适合于工业生产用的菌种,如果此野生型菌株产量偏低,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可以留之作为菌种选育的出发菌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