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氦离子化电力系统变压器油专用气相色谱仪

2025年03月28日 10:32:30      来源:北京普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5

分享:

  

GC-9280型

氦离子化电力系统)专用气相色谱

 

北京普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一、仪器概述

   GC-9280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配备了高灵敏PDHID检测器(氦离子化检测器),可分析绝缘油中微量溶解气体的含量,检测限可达到PPB级以监测大型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开关等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提供与设备维护、检修等有关的信息。仪器具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一次进样可分析个组份的含量,并且具有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高,定量分析精度高等特点。

适用标准        

1、 GB/T 17623-2017《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2、 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3、 DL/T 722-2014《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4、 DL/T 703-2015《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技术特点

1、*流程技术,实现所有组分分离

采用*分析流程实现所有组分分离,各组分无干扰。以往变压器油中气体的检测,对于低级的烃类,诸如甲烷、乙烷、乙炔等,通常是以氢火焰检测器来进行检测;对于氢气,用热导检测器进行检测;而对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类氧化物,则需先转化为可燃性气体(以Ni转换器来进行转换),然后再用氢火焰检测器来进行检测,整个检测方法中应用两种检测器,一种化学转化装置,检测方法繁琐,应用检测器数量多。选择高灵敏度宽量程氦离子化检测器,它是一种高灵敏度检测器,即可以对所有气体组分都有响应,又可以将极低含量的气体检测出来。缩短检测时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2、检测限的突破,灵敏度有了质的提高,各组分检测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绝缘油中溶解气的H2、CO、CO2、CH4、C2H4、C2H6、C2H2、C3H6、C3H8等9种气体组分达到10-9量级,为特高压等级变压器的绝缘油故障判定给出更为全面和精准的试验数据,能够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安全新突破,零隐患新高度。

使用安全性更高的氦气作为载气检测,同时氦离子检测器不用点火激发特点,使得整个检测过程中无助燃物,无可燃物,无火花放射,为检测安全零隐患提供了保障。

4、载气采用背压控制技术,大大减小进样峰对氢气分析的影响

氢气由于出峰时间短,比较容易受到进样峰的干扰,GC-9280型脉冲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采用背压阀控制技术,可有效的减小进样峰对氢气出峰的干扰,减小人为因素对氢气检测的影响,大大提高对氢气检测的准确度。

5采用混合填料的色谱柱技术,大大提高色谱峰响应,并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

GC-9280型脉冲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采用装有新型混合填料的色谱柱和ERIC管材,*程度的避免了对样品吸附的产生,使得烃类气体的响应提高了20倍左右,乙炔检测限达0.003µL/L。

6自动断气保护功能,保障检测器的安全运行

GC-9280型脉冲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具有断气保护功能,当载气流量低于设置的阈值时,仪器会自动停止工作,提高了仪器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参数

1、 检测限(单位µL/L):

组分

检测限

组分

检测限

H2

0.005

CH4

0.003

CO

0.005

C2H4

0.003

CO2

0.005

C2H6

0.003

O2

0.005

C2H2

0.003

N2

0.005

C3H6

0.003

C3H8

0.003

--

--

2、 检测器技术指标:

宽量程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

放电模式

脉冲放电

性能特点

数字化放大电路,信噪比更小、线性更宽

检测限

≤1.0×10-11g/ml

基线噪声

≤0.1mv

基线漂移

≤0.5mv/30min

线性

106

3、 温控指标:

控温部位

控温范围

控温精度

柱箱

室温上4℃~450℃     

±0.1℃

氦离子化检测器

室温上4℃~450℃     

±0.1℃

程序升温阶数 ll

8

-

程升速率

0.1120/min

±0.1℃

 

原创作者:北京普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