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09:16:02 来源:河南皓泉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0
扩散吸附速率和凝聚絮凝形态在混凝过程中,铝盐水解形态对颗粒表面的吸附/电中和作用是导致胶体颗粒凝聚脱稳的主要因素。单体铝形态(Ala)和水解聚合铝形态扩散到胶体颗粒表面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5~10-3s和10-6~10-4s[13].水解高聚物Al13及其聚集体的扩散速率比铝离子大1~2个数量级。在恒定的湍流速度梯度下,水解聚合速度与扩散吸附/电中和脱稳速度均为同一数量级,即在微秒瞬间完成,而水解形成凝聚形态[Al13 O4(OH)24]7+则相对缓慢,约在1s~数分钟[13]。可见,铝离子(即AlCl3)水解生成凝聚形态的速度落后于扩散电中和/吸附脱稳速度,同时,在水解过程中生成的各种聚合形态受溶液pH值和浓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偏酸性条件下,溶液中存在的主要是单体 A13+、[Al(OH)]2+、[A1(OH)2]+和少量低聚体[Al2(OH)2]4+、[Al2(OH)5]+、[Al3(OH)8]+;在近中性条件下,水解趋势增强,单体Al。形态迅速减少,溶液中以低聚体Alb和基本不带电荷的凝胶态Al。为主;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Alc趋于向较低聚集形态转化,溶液中以单体[Al(OH)4]-和低聚集形态为主。由此说明,AICl3在没有生成Al13凝聚形态时就已被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上,利用低电荷低聚体发挥电中和作用。而提纯后的Al13或预制的以Al13为主要形态的PAC投入水中后比较稳定,即使是在较高的pH值条件下,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形态的稳定,其继续水解聚合的趋势明显较缓慢,因此,可以在投加到水中后迅速扩散吸附到颗粒物表面,发挥很强的电中和作用。更多聚合氯化铝相关内容请咨询我们聚氯化铝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