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面对机器人浪潮中国只能喝粥吗?

2025年04月15日 10:49:06      来源:上海庐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

分享:


如今,智能机器人(包括无人机)正在大举入侵农业、餐饮、环境监测、健康医疗、制造业、安保、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并有望为这些行业的生产力带来革命性的提升。
今天,一场智能机器人革命已经拉开帷幕,Rething Robotics创始人Rodney Brooks在开发Roomba家庭智能吸尘器时已经意识到,随着各亚洲国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地区的低成本制造经济浪潮会相继触及成本的天花板(从日本、韩国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甚至泰国),而机器人,将是21世纪低成本制造的关键所在。
在这场智能机器人为主角的制造业大洗牌中,中国的制造业正坐在危机和机遇并存的火山口上,“世界工厂”这扇门也许会被关上,与此同时中国在智能机器人这场“窗口”革命中又面临的机遇(危机)。
那么,面对机器人浪潮,中国能否摆脱市场换技术,喝粥不吃肉的局面,迎来真正的制造业升级革命?我们的短板、突破口和历史性契机在哪里?请参考叶檀最近为每日经济新闻撰文——《面对机器人浪潮中只能喝粥吗》,原文如下:
记得电影《摩登时代》的人,还会记得卓别林时代的现代化,流水线上的工人最后精神错乱。
现代制造业并不是流水线的同义语,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已经开始大规模研发机器人,希望日后以机器取代某些环节的人工。笔者在汽配厂看到,只要有大量稳定的订单,企业主的件事就是购买机械手臂取代人工。
在订单稳定的制造工厂,机器人好处多多,大幅上升难题,不会因为情绪变化生产出不合格的零件,提高了标准化率。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表示,购买机械手臂虽然贵,但长远来看成本更低。而在洁净、危险作业、物流等领域,机器人也发挥着人工难以发挥的作用。
2013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36560台,同比增长60%,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一机器人市场。尽管如此,我国机器人数量使用密度较发达国家而言依然较低,在每千人机器人拥有量这个指标来看,我国仅有23台/千人,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与世界平均水平的55台也有较大差距。从自动化水平、机器人应用最多的汽车行业来看,五大汽车生产国日本、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的汽车工业机器人密度均达到了每万人1000台以上,中国即使大幅增长也仅有每万人213台。
有人责怪凭什么装配也不如德美日等国,只有一个原因,流程与标准化程度不如发达国家,而机器人的标准化程度比人工好得多。苹果某些微细螺丝的规格,被要求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米,机器人的操作要好得多。
中国机器人行业规模飞速发展,2013年增速50%。国家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制造业工人数量在5000万人左右,而工业机器人传统替代的领域如汽车、电子、化工及食品等行业的工人数量在3000万人左右。假设2020年前后这些行业的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每万人,则有30万台工业机器人的替代空间。
机器人行业不如高铁国产化率高,中国作为机器人的市场,缺乏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存在严重瓶颈,国产机器人在国内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只有13%,在高科技的机器人领域,我们通常赚的还是组装的辛苦钱。

日、韩等国实行机器人强国战略,如广州数控副总工程师何英武先生所说,“韩国重视服务类型机器人,主导这类型机器人的标准;美国主导机器人,如勘探、防爆灯功能机器人;日本的工业机器人非常出色,且比ABB价格便宜;瑞典的ABB代表欧洲的技术,工艺非常,拥有最完整产业链”,中国需要所有上述这些机器人,问题是,那些忙于跑马圈地的企业已经准备好了吗?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已超过30个。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机器人不是房地产化,不是地拿得多、园区面积大就有核心产业,股市造概念同样不能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中国机器人需要运用开源系统,让愿意动手的年轻人在车库中用国内廉价的零配件,制造出创意十足的机器人,最终不仅进入企业,还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追根究底,制度与技术才是真难题,而不是其他。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