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供应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进口水果中检出核酸阳性,物传人仍须重视!

2025年05月05日 10:48:59      来源: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0

分享:

近期多地发布通告,发现进口水果外包装核酸检测呈弱阳性,并急寻购买者……
看到这,很多小伙伴担心了,检测出了阳性的水果具有传染性吗?日常生活中,购买进口水果要注意什么?怎样吃才安全?

检测出了阳性的水果

具有传染性吗?
先说结论:无需过度恐慌,但应做好防护。
进口水果核酸检测阳性?没法出淤泥不染!首先明确一点,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检测,都可能是核酸检测阳性,但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有传染性。进口水果核酸检测呈阳性,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确认的只是这水果受到了病毒污染,但不能确认其就一定有传染性。
由于目前疫情在国外依然猖獗,只要源头上还存在污染,就会陆陆续续检出。从某种程度上,这也表明我国疫情防控力度之大。
要说感染风险,直接接触进出口货品的一系列人群是高风险人群,一定要按照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做好防护,如物流工人、装卸工等。
而吃水果的人群感染的风险极低。迄今为止,还没有吃出来的病例。
如果实在担心,那就在购买进口水果时戴上手套,买回来将外包装用消毒酒精喷洒后再打开,里面的水果可以紫外臭氧消毒一起上。
吃之前,戴着手套搓洗一番,再用清水洗净,就可以放心吃了,没必要太担心。
进口食物

尤其是冷链进口食物还能吃吗?
整体来说还是可以放心的。
从实际的统计数据来看,冷链食品检出病毒核酸阳性的概率仍然极低。
相关部门在进口冷链食品的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目前进口冷链食品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话不得上市。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消息,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食用进口冷链食品而感染肺炎的病例。
所以,无须过于恐慌。当然如果你确实非常焦虑的话,也可以多选择国内生产的食品。
特殊时期

怎么处理食物才放心?
特殊时期,选购、处理、储存如何做?专家也给出了实用建议:
超市选购时:
1. 在个人防护方面。虽然消费者接触到携带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的冷链食品的可能性非常低,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在消费冷链食品时就可以掉以轻心。我们仍然要坚持做好一般性防护,保护好呼吸道、手和粘膜卫生,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徒手接触食品及包装表面,使用一次性手套,及时洗手做好手消毒,并注意清洗、消毒食品处理过程中的相关物品和环境。
2. 在产品选购方面。要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场所选购冷链食品。要关注食品相关的合格合规证明。及时关注部门发布的冷链食品的卫生动态。
在家处理时:
首先,想再次强调的是,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不是吃出来的疾病,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食品表面可能的病毒污染所导致的交叉污染和接触传播。因此,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做好接触防护,避免交叉污染。注意食品处理地环境和器具的清洗和消毒。
从预防食源性疾病的角度来说,我们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五个要素: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煮熟、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做到这五个要素,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预防食源性疾病。同时,对于避免病毒在食品链中发生交叉污染,也是有益的。
我们在处理进口冷冻食品时可以遵循一些一般性步骤,这些步骤其实也是我们日常保证食品安全可以做的事情:
1. 对外袋进行消毒或肥皂水冲洗,再剪开外袋,将食品取出。
2. 如果要对食品进行清洗,可以先备好一盆水/一碗水,直接将食品放到水里清洗。尽量避免用水龙头直接冲洗食品表面。
3. 处理生食时,避免汁液飞溅到口、鼻以及熟食区域等处。更不能未洗手直接揉眼睛、碰鼻子等。如果不放心,可以戴口罩。
4. 避免生熟交叉污染,为生食和熟食分别准备不同的砧板、刀具,水盆等,在存放位置上需要分开,不要弄混。处理完后,用洗洁精将这些工具仔细清洗干净。
5. 处理完生食后,用流水和肥皂仔细洗手。
6. 将食物充分煮熟。
7. 将食物存放在器皿中再入冰箱,避免生、熟食物直接相互接触。生食和熟食同时放在冰箱中时,生食需放在熟食的下层。这样做主要为了防止生食的汁液往下滴,来污染熟食。
在常态化防控过程当中一直强调人、物共防,对入境物品,尤其是入境冷链物品进行全链条监测,对接触入境物品,尤其是入境冷链物品的人员都是进行全程闭环管理,定期开展核酸筛查等相关的一些防控工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接触冷链物品、进口物品,尤其是进口的一些冷链物品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接触结束后也要及时进行洗手或者手卫生等相关的一些工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供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