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塔部件组成及特点
UBF的组成:
厌氧塔塔塔体为玻璃钢整体缠绕的圆筒型塔体,无分段连接法兰。具体结构由塔体、布水系统、污泥床、生物载体区、三相分离器、浮渣速排装置和回流系统等组成。
UBF反应器特点可归纳为:
(1) UBF反应器结构紧凑, 集厌氧生物滤池(AF)与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和沉淀于一体。
(2) UBF反应器的 特点是能在反应器内形成颗粒污泥,使反应器内平均污泥浓度达到30~40g/L,底部污泥浓度可高达60~80g/L。
(3) UBF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一般为10~20kgCODCr/(m3·d), 可达30kgCODcr/(m3·d)。而且水力停留时间短,通常采用中温厌氧消化,有时可以在常温下运行。
(4)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在沉淀区分离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而切还增加了回流装置。并利用自身产生的沼气和进水水流来实现搅拌混合,也不需要混合搅拌设备。因此,简化了工艺环节和减少了系统工艺设备,维护运行较简单。
(5) UBF反应器内设有生物载体区,是一种悬浮生长型和附着生长的厌氧消化方法,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BF)与厌氧生物滤池相比,减少了填料层的高度,也就减少了滤池被堵塞的可能性
工作原理
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废水首*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外循环回流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上升,经过填料区的降解后,混合液至反应器顶部的三相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后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挡泥板下降至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再次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外循环回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0.5-10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循环外,其余污水继续上升,污水进入填料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填料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也是由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导出处理系统。经过填料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污泥床。
厌氧反应器启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厌氧反应器在投入运行之前,必须进行充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充水试验要求无漏水现象,气密性试验要求池内加压到350mm水柱,稳定15min后压力降小于100 mm水柱。而且在进行厌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之前,应使氮气吹扫。
(2)厌氧活性污泥应从处理同类污水的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构筑物中取得,也可取自江河湖泊沼泽底部、市政下水道及污水集积处等处于厌氧环境下的淤泥,甚至还可以使用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剩余污泥进行转性培养,但这样做需要的时间要更长的一些。
(3)厌氧反应器因为微生物增殖缓慢,一般需要的启运时间较长,如果能接种大量的厌氧污泥,可以缩短启动时间。一般接种污泥的数量要达到反应器容积的10% ~9%,具保值根据接种污泥的来源情况而定。接种量越大,启动时间越短,如果接种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菌,效果会更好。
(4)采用中温消化或高温消化时,加热升温的速度越慢越好,一定不能超过1℃/h。同时对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碱性缓冲物质的废水时,需要补充投加一部分碱源,并严格控制反应器内的PH值在6.8~7.8之间。
(5)启动时的初始有机负荷与厌氧处理方法、待处理废水性质、温度等工艺条件及接种污泥的性质等有关,一般从较低的负荷开始,再逐步增加负荷完成启运过程。例如UASB启动时,初始有机负荷一般为0.1~0.2kgCODCR/(kgMLSS•d),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或出水中挥发性有机酸VFA的浓度低于1000mg/L后,再按原有负荷50%的递增幅度增加负荷。如果出水中VFA浓度较高,则不宜提高负荷,甚至要酌情降低负荷。
(6)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一定的回流以返回反应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污泥及出水中的缓冲性物质、平衡反应器中水的PH值。一般附着型的反应装置因填料具有一定的拦截作用,可以不用回流出水;而悬浮生长型反应装置启动时因污泥易于流失,可适当出水回流。
(7)对于县浮型厌氧反应装置,可以投加粉末无烟煤、签名册水砂砾、粉末活性炭或絮凝剂,促进污泥的颗粒化。
(8)启动初期水力负代号过高可能造成污泥的大量流失,水力负荷过低又不利于厌氧污泥的筛选。一般在启动初期 选用较低的水力负荷,经过数周后再缓慢平稳地递增。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