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蔷薇科枇杷属植物)
枇杷,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枇杷原产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中国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枇杷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温度,年平均温度12-15℃,冬季不低于-5℃,花期及幼果期不低于0℃为宜。

枇杷 (蔷薇科枇杷属植物)
枇杷原产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中国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2]

枇杷是美丽观赏树木和果树。果味甘酸,供生食、蜜饯和酿酒用;叶晒干去毛,可供,有化痰,和胃降气之效。木材红棕色,可作木梳、手杖、农具柄等用。
采收管理

枇杷原产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中国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2]
圆锥花序顶生,长10-19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8毫米;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远短于花瓣,花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顶端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脱落;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

枇杷是美丽观赏树木和果树。果味甘酸,供生食、蜜饯和酿酒用;叶晒干去毛,可供,有化痰,和胃降气之效。木材红棕色,可作木梳、手杖、农具柄等用。
根系分布较浅,大部分分布在离地面5-30厘米之间,极少深达50厘米以下。水平分布则在100-200厘米左右。由于根群分布较狭而浅,在栽培上应重视深耕及施肥,使根系能深入土中,树体生长健壮。枇杷每年抽梢约3~4次:2月初到4月中旬抽生春梢,枝短而粗壮,叶片大而深绿,能成为当年结果母枝或由此抽生夏秋梢;5月中到6月底抽生夏梢,由采果后果枝顶部和营养枝上抽生,比春梢细长而多,叶片小而狭,当年常成为开花结实的母枝,因此在采果后加施肥料,使夏梢生长良好,可保证翌年丰产,7月底到8月中,常从春夏梢顶端延伸成秋梢,已达结果期的秋梢很长,着生2-3叶或不生叶,顶端出现花蕾,成为结果枝,但也有出现节间长而生长快的营养性秋梢,至明年才能形成花穗,冬梢则常在幼树上11-12月间抽生,盛果期后抽生少。 [3]

枇杷原产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中国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枇杷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温度,年平均温度12-15℃,冬季不低于-5℃,花期及幼果期不低于0℃为宜。
压条繁殖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